台灣位處一個可能有天災(地震、颱風)人禍(戰爭)的地理位置
推薦大家都準備一些防災物資在家裡
以下是個人的分享,如果有什麼錯誤跟意見,歡迎你留言補充
▽個人把防災避難包分為4種類別
1.EDC:隨身帶著的常用裝備、供給時間:幾小時
2.GHB:不得不出門時的裝備、供給時間:1晚
3.BOB:撤離、轉移時的裝備、供給時間:2-3天
4.HOME:存在家中的物資、供給時間:長期
從1(輕)到4(重)會分別考慮到體積和重量的限制
▽避難包內容物會因「情境」不同而有差別
例如
A. 災害過後,房屋無法居住,需要帶著BOB移動至避難所生活
B. 災害過後,房屋可以居住,但空襲時必須躲至防空洞/避難所,警報解除後可回到房屋
C. 出差/旅行帶在身上的PSK生存盒/EDC
D.放在公司的避難包
需要露宿街頭(保暖系統)、需要求救/移動(工具系統)
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,避難包內容都會有差別
設想情境後,接下來是物資的準備
▽準備的物資分為3個等級
Lv1.沒有會死
Lv2.沒有的情況,可能會導致死亡
Lv3.可以增加生存性
用以取捨必要性
▽Lv1.最主要的生存要素,即沒有會死
首先以生存4大要素去反推要準備的物資
『空氣』(3分鐘)、『體溫』(3小時)、『水』(3天)、『食物』(3週)
例如
『空氣』
缺氧3分鐘人類會失去意識
以此反推可以準備的分別有:氧氣瓶、防煙頭罩、口罩、防毒面具等等
『體溫』
人體核心體溫降到35以下就有可能失溫致死
需要:保暖衣物、求生防寒毯、雨衣、睡袋、帳篷、暖暖包等等的保暖系統
『水』
人類不喝水的情況下只能存活72小時也是黃金救援時間
必須為可飲用的乾淨水
需要:可飲用的水、防災濾水器、淨水片、過濾器
『食物』
雖然人類3週不進食還是有可能存活,但沒有食物會讓人恐慌
需要:防災口糧、壓縮餅乾、高熱量食物、罐頭、鹽、糖等等保存期較長的食物
▽Lv2.沒有的情況可能會導致死亡
其它因素遭成的傷害
例如
『醫療救護』
外傷造成的大失血,幾分鐘就會陷入休克
需要:止血帶、三角巾、繩子、包紮的敷材等也是重要的物資
『藥品』
發燒、疼痛等都會讓自己喪失體力陷入難以求救的窘境
需要:止痛藥、發燒藥、胃藥、消炎藥、抗生素等等藥品類
『求救』
在被困住的情況下,大聲呼救會加速耗盡自己體力
需要:哨子、鏡子、蜂鳴器、螢光棒
『資訊』
在災害過後,如果斷網的情況下,還能有什麼方式可以知道資訊
需要:收音機、手機(簡訊)、無線電、離線地圖、紙本地圖、紙、筆
▽Lv3.最後是其它雜項,可以增加生存性和更好的活著
這類其實是最複雜的
例如
『光』:手電筒、頭燈、蠟燭讓人在黑暗中還可以行動
『電』:行動電源、太陽能板、備用能源等讓電器產品的使用時間增加
『衛生』:免洗餐具、便攜式廁所、衛生紙、衛生棉、濕紙巾、酒精,衛生可以減少疾病的問題
『工具』:多功能工具刀、剪刀、安全帽、登山杖、繩子、膠帶等等
在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會需要
準備的物資重點盡量在
「一定用的到」且「會使用」的東西
不然東西會越加越多(重)OTZ
▽總結
可以先設想「情境」再反推需要的物資
說到這裡,大家應該有一個基本的概念輪廓了
依序列出自己需要的物資後
再去思考購買什麼類型的背包去裝物資
甚至說,用衣服裝也是一種方式
放置在床邊、工作桌底下、門邊、抽屜等等
通常來說撤離的BOB會放在進出一定會路過的地方(門邊)
也有人建議車裡也要備一個BOB
日常出門可以帶EDC或PSK
放一個GHB在公司
要準備什麼,要放在哪裡沒有一定,視情境不同
防災沒有劇本,沒有絕對性
目的都是增加生存的可能性
最終希望大家都用不上避難包
平平安安最好
▽補充
避難包要買現成的? 還是自己組?
都可以,但個人會比較推薦自己組
因為各國的防災避難包考慮的面向不太一樣
好比日本和歐美的避難包非常注重防寒
但以台灣平地的氣候,比起防寒,我覺得防蚊更需要(汗
所以先考慮自己需要什麼再去準備會比較適合
重量也有滿大的差異
台灣消防員建議的重量是男性7公斤,女性5公斤
而國外的建議是女性10公斤、男性15公斤 (也差太多了吧!?)
建議要依照個人的體力去配置
---
如果覺得上述還是太複雜
要精簡的懶人包,只能選幾樣物資
個人推薦的物資分別是
1.可飲用的水
2.高熱量食物
3.救護醫療用品
4.保暖物品
5.多功能防災型收音機
6.哨子(高音頻)
PS:
2.不要選擇需要另外加水的食物,節省重量與水的使用
5.防災型收音機建議購買多功能型的,有蜂鳴警報功能、電燈功能、手搖發電、太陽能發電、行動電源功能等等的
6.哨子有分防災/戶外用的高音頻哨子,不要買書局那種滾珠式
留言
張貼留言